难舍梨园情(三)
捧着闪亮的奖杯,听着雷鸣般掌声,父亲关正明的告诫就在耳畔
父亲送给他京剧演员必须恪守的四个字:会、通、精、化。走过这中个境界,一个演员的艺术才能登堂入室,出神入化。天赋是祖师爷赏的吃饭资本,能不能成“好角儿”,凭的都是自己的磨练。关栋天经过多年实践与思索,领悚到了京剧艺术上,最关键也最难的一点,是把握一个“度”,掌握表演的火候。形体、唱腔、念白,都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度”,才能将人物的立体感表现出来。
京剧走到现代,不再是是只靠拼嗓子、卖弄技巧就能获得观众肯定和喝彩了。演戏演的不是程式、行当,而是人物、情感。领悟到了这点,关栋天在艺术追求上方向就更加明确了,脚步就更加扎实稳健了。从1999年参加《贞观盛世》剧目的演出到现在。关栋天一直没有断过京剧舞台实践。其实在那以前很多年,关栋天就下海经商,不再属于上海京剧团的正式编制,但是他的京剧情缘始终维割难舍。京剧始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融入了他的血液。有时候为了参加京剧排练和演出,他会把手上的商务放掉,宁可白给员工发工资,也不愿意耽误演戏。他说:“一切只是为了对京剧的爱。”所以,我们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生意人的世故圆滑,他的骨髓里,仍然是浓浓的艺术气质。
《贞观盛事》落幕了,观众也沸腾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拥有的伟大精神和气魄,在剧场中久久回荡。关栋天并不陶醉于掌声、喝彩声中,他想到的是梨园的一句俗话:演员在台上拼技术,在台下拼文化。文化素养是唱好戏最厚重的依托,他希望自己今后能把骨子里、血脉中带来的京剧爱好,与文化、技巧、智慧融合在一起,最终享受艺术的最高境界—快乐。
摘自《艺坛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