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水流年 |
 |
| |
 |
|
等级:论坛版主 |
头衔:未定义
|
帮派:未定义
|
|
金钱:1931 |
|
发帖:441 |
|
Y 币:0 |
状态: |
|
注册:2006/9/28 |
|
|
|
第 1 楼
|
上海 :精品工程全心打造 新闻综合频道 2006年9月24日18点50分
2005至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近日评选揭晓,令人欣喜的是,上海两台大戏--京剧《廉吏于成龙》和杂技芭蕾《天鹅湖》,入围初选剧目。这两天,主创人员正在为最后的冲刺精心打磨。 这两天,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一派忙碌。今晚,京剧《廉吏于成龙》就将接受最后评审,尚长荣和关栋天这对剧坛黄金组合,也进入了冲刺状态。(关栋天:有时候到台上会排着排着戏,到这,人就一下子有点空白,就不知道念什么词好 蛮考验人的,所以没事就背)(尚长荣:半夜里醒来之后,马上有艺术灵感,马上起来就得记下来,比方说一个唱腔,一个旋律)两位艺术家说,好戏是改出来的,更是磨出来的。《廉吏于成龙》,首演于2002年,当时就好评如潮。2004年,全剧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金奖,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尚长荣:胡锦涛主席上了台见着我说,这段唱词写得好,你唱得也好有警示意义 胡主席说,这个戏要多演,有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就不断地改,不断地磨) 4年来,这部戏从唱词、情节设置、音乐到演员的一招一势,都力求精致。今天六月,剧组还远赴山西省方山县,也就是于成龙的家乡采风。在于成龙出生的破窑洞前,尚长荣特意捧起了一捧土,仔细体味这位廉吏的真实心境。尚长荣说,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展现给观众一个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的清官形象。不论是收养流离失所的老人和孩子,还是典当衣物,梦回黄土高坡与老妻畅叙别,于成龙鲜活地树立在观众面前,特别是通海案等关键性事件的处理,更见编导功利。(尚长荣:现在把斗酒 一直延续到后边的泥土情和人生路,观众看起来,它一气呵成,没有感觉戏中情感线断了) 此外,全剧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在京昆两种戏曲唱调的基础上,将山西当地三十三个荞麦九十九个棱的民谣,融入其中,作为音乐主题,韵味十足。(作曲 尤继舜:18比如于成龙唱完一大段,很感慨的时候,自己在喝药,在跟下属谈话,我们用了点古筝,用了古筝很斯文)(关栋天:有古筝、萧、笛子、笙/作为背景音乐陪衬人物情感,衬托环境的都是独奏,非常优美)近几年,上海文艺舞台精品迭出。《天鹅湖》、《商鞅》、《贞观盛事》、《时空之旅》等作品精彩纷呈。为了推动精品工程,上海制定了文化5年发展纲要,成立了文化发展基金会,已募集1.48亿人民币,资助重点剧目。(上海文广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刘文国 不管是国营的,民营的创作计划,都可以进行赞助/成立以后一直到今天/有,有328个项目得到资助。) 巢暖凤来,良好的发展环境极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争创精品。最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正在紧张排练中黑色喜剧《秀才与刽子手》,这部戏已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本奖榜首。(导演 郭晓男:我们行业内,大家不约而同的,约定俗成地说,戏是要创新,上海每次的戏出来的面貌都不一样)(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副局长 刘文国 上海经济大发展,我们创作的节目就要和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匹配起来的精品力作,这才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一种社会责任) 如今,上海仅在舞台剧方面,每年都会有近50部新作品问世,为申城的文艺舞台增添了无穷魅力,也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带来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海派文化元素。 十年磨一剑,《廉吏于成龙》、《天鹅湖》等精品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取得了成功。十一五期间,上海还将继续以这样的精神,打造优秀剧目,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转自SMG文广传媒网 |
|
TIME: 2006/10/7 15:46:15 IP: 202.109. * .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